English
首页 |  最新期刊 |  过期期刊 |  全文阅读 |  专访 |  资讯中心 |  资料库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更多过期期刊,请直接查询(目前最早到1992年第1期
年第
2014年第2期
2014年第1期
2013年第6期
2013年第5期
2013年第4期
2013年第3期
2013年第2期
2013年第1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2期
2013年第3期 目录 | 摘要

荷兰的城镇化与城市区域规划:1870—2025年皮特·胡梅尔
摘 要: 对1870 年以来荷兰的城镇化与城市区域规划发展演化的过程进行阐述,揭示社会的发展改变了多元的公共利益的角色,同时也改变了与其相伴的城市与区域规划的角色。
关键词: 城镇化, 城市与区域规划, 荷兰

荷兰的社会混合与城市政策吉迪恩·博尔特 罗纳德·凡·肯彭
摘 要: 在荷兰的政策讨论与实践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就是努力创建混合的社区。在二战后的最初几年,基本的问题不是混合群体而是混合功能:通过混合各种不同的功能,诸如居住、工作和娱乐等,使地区内的居民能够开展各种活动而不用被迫离开。20 世纪60 年代,功能分区的理念取代了把地区看作是所有功能和人口混合在一个有限空间里的社会单元的理念,居住、就业和交通职能被分离开。20 世纪70 年代和80 年代,荷兰大城市中建于二战前的贫穷地区开展了大型的城市更新运动。在此期间,居住混合并不是一项明确的目标。到20 世纪80 年代末,一项新的住房政策开始占据主导。城市重构成为关键词:在社会租赁住房占据主导的地区,大量房屋不得不拆毁或更新,以便为那些价格更高的、通常是个人所有的住房留下空间。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抵制低收入家庭的高度集中。自2001 年以来,关于社会混合的争论一直在变换论调。在此之前,这场争论和政策都已经在社会经济用语中得到体现和表述。2001 年之后,与少数族裔在空间上集聚相关的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 社会混合, 城市政策, 荷兰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利益主体及其行动策略黄旭 特吉奥·斯皮德
摘 要: 我国许多规划师和学者赞誉荷兰优美的城乡风光以及规划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并且针对荷兰城乡发展作了相当多的研究。这些已有的中文文献往往侧重于从理论层面分析规划体系的运作,多数认为荷兰规划是一个从中央政府到省政府,再到市级地方政府的调控体系。但是考察其土地利用规划的实际开发过程,事实上处于规划体系支配地位的是唯一拥有土地建设许可证批复权的市级地方政府——它以一种“经营城市”的理念,既承担规划的编制,也负责征地和项目实施;而其他利益主体(如上级政府、开发商、农场主)均围绕着市政府的意图不断调整应对策略。本文通过检视荷兰乌得勒支市Leidsche Rijn 规划项目的开发过程,深入探讨了规划实施过程各个利益主体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行动机制;认为荷兰城乡的和谐发展并非是规划作用的直接结果,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和利益主体在市场规律的运作下,在法律体系的保障下,通过反复的协商、交易、合作和妥协达成的。触发这一过程的规划体系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在于:提供了一个相对透明的,有“操作空间”的平台,使得每个利益主体可以实施其合理的、可操作的行动策略。
关键词: 荷兰土地利用规划,上级政府,市政府,开发商,农场主,Leidsche Rijn

荷兰的绿色规划:空间规划与环境规划的整合
胡宏 彼得· 德里森 特吉奥· 斯皮德
摘 要: 荷兰是世界上首先制定和实施绿色政策的国家之一,也是首先将空间规划与环境规划协调整合的国家之一。“整合”是当今荷兰规划政策的关键词,也是其过去有效控制城市增长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核心手段。整合的字面意思为将不同的事物联系结合,使之成为一个系统。荷兰的规划整合既考虑不同规划(环境规划和空间规划)内容与目标的协调、融合、彼此兼顾,也考虑不同利益群体(政府、市场、市民社会)的平衡、协商妥协。荷兰规划整合的经验表明,绿色规划需要平衡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关系,而非只强调严苛的环境保护门槛,限制其他两方面的发展。否则,绿色规划便会失去公众基础和经济支撑,也就失去了可持续性。同时,绿色规划需要兼顾目标和过程,用行动计划保证实施的效率。本文概述荷兰规划整合的驱动因素和多部门协作的行政框架,总结整合从概念到实践的发展阶段;举例说明不同的规划整合政策工具在实践中的应用;然后分析规划整合的隐形保障;最后对比中国的绿色规划现状,总结荷兰经验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绿色规划,空间规划,环境规划,整合

荷兰的绿色城市:豪滕新城的发展历史与规划实践罗震东 薛雯雯
摘 要: 作为荷兰紧凑与绿色新城的典范,豪滕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在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之后。为了全面地展现豪滕的发展经验,文章从豪滕的发展历史、规划理念、空间模式、交通体系、发展绩效等多个方面展开分析。通过豪滕的案例可以看到,好的规划理念与设计是城市绿色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自行车与步行优先以及良好的公共交通体系是绿色城市规划设计的核心,而公共政策与教育对于城市的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关键词: 绿色城市,交通,规划,历史,豪滕

荷兰自行车交通的历史演进及规划设计
冯建喜 马汀· 戴斯特 扬· 普瑞尔维茨
摘 要: 自行车出行是世界公认的绿色、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而当下的中国,由于快速机动化,各级城市的自行车出行的比例急剧下降。荷兰是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中自行车出行比例最高、最安全的国家。在其历史上,自行车出行也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研究其自行车出行的演化历史及规划设计对于当下中国的自行车交通具有较强的实践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将荷兰自行车交通的使用历史划分为:开始使用自行车到高潮阶段、被小汽车出行压缩阶段和有意识规划引导阶; 进而分析了在此过程之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及实施的政策。在此基础上,以具体的城市为案例,分析了荷兰为了鼓励自行车出行的所进行的各种规划设计。文章的最后部分,提出了对中国自行车使用政策及设计的几点借鉴。
关键词: 自行车出行,荷兰,政策,城市设计

荷兰住房协会——社会住房建设和管理的非政府模式
胡毅 张京祥 吉迪恩· 博尔特 皮特· 胡梅尔
摘 要: 荷兰社会住房比例在全欧洲最高,其社会住房主要由住房协会建设和管理。文章追溯了住房协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对荷兰政府不同住房政策的反应,总结了住房协会的双重二元特征:私人机构但是却承担了公共责任,是资金来源于政府的NGO 组织。在1990 年代资金独立之后,公共使命和从事市场活动成为了住房协会新的特征。文章还分析了住房协会在与政府、协会之间以及居民的关系中所扮演的的不同角色,反映了其各项职能。此外,对荷兰住房协会管理的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以期对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 住房协会,社会住房,政府,非政府组织,荷兰

国内外边缘城市研究进展与述评刘玉亭 程慧
摘 要: 在美国,继居住郊区化和商业郊区化之后,大量服务业
就业岗位向郊区扩散,功能完善的边缘城市逐步形成。边缘城
市已成为当前西方郊区化的新趋势,是发达国家大都市区多中
心发展的新形式。本文首先概述了美国边缘城市的产生背景、
概念与内涵、类型及界定标准等,然后对国外边缘城市的主要
特征与动力机制加以评述,对中国“边缘城市”的相关研究成
果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一些大都市区域的发展阶
段与制度背景,提出对中国“边缘城市”的理解,并借鉴国外
边缘城市的发展经验,对中国“边缘城市”未来的研究方向与
重点作出展望。
关键词: 边缘城市,郊区化,开发区

国内外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补贴政策比较研究赵研然 仝德 李贵才
摘 要: 住房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各级政府关注,基于不同目标的住房补贴政策研究也是学术界经久不衰的热门课题。本文从“砖头补贴”和“人头补贴”两类政策入手,总结欧美发达国家不同时期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补贴的目标与成效,认为在住房整体缺乏的状况下,进行“砖头补贴”能够取得良好收益,但是随着住房短缺情况的缓解,应逐步向“人头补贴”转化。中国现行住房补贴政策以“砖头补贴”为主,在目前市场住房供给比较紧缺的情况下,此类补贴能够起到较好效果。然而,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并考虑政策效率,可逐步弱化对供给方的补贴,增添对需求方的补贴。
关键词: 住房补贴,中低收入家庭,砖头补贴,人头补贴

中外公共自行车系统经营模式比较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
王炜 魏薇
摘 要: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面临更艰巨的节能减排的任务。“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适应了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杭州等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文章概述了国内外典型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及运营概况,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将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模式分为三类,对比分析了各类模式的优缺点。最后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公共自行车系统,新制度经济学,运营模式,杭州

站点地区开发与城市空间的协同发展殷铭 汤晋 段进
摘 要: 站点地区开发过程中“肯定”与“批判”两种声音的实质是讨论高铁站点地区开发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问题。文章解析了欧洲高铁站点地区开发的成功案例,提出站点地区开发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的观点,并总结出五点经验。然而我国当前高铁站点地区边缘化的站点区位、高等级公共设施为主体的功能业态等“千站一面”的发展特征,使得两者的协同面临巨大困境。文章进一步指出形成当前困境的原因既有站点地区固有的空间与机制的复杂性,更植根于我国当前城市的发展阶段、模式及特征。最后提出现阶段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高铁站点地区,城市空间发展,协同

德国纽伦堡G 级中心地体系的变迁研究罗志刚 本· 西格斯
摘 要: 中心地理论是我国城镇体系规划工作中研究和引介的诸多西方理论之一。本研究从该理论的诞生地选取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结构的样本区域——纽伦堡G 体系,从空间形态、建成区面积、人口、人口密度、中心地分布等方面,对1925 年和2005 年两个代表性时间段的数据进行研究,形成若干关于中心地体系变迁的认识。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变迁的影响因素,供规划师借鉴参考。研究发现,G 体系的中东部区域出现显著的提升发展趋势,西南部区域出现明显的弱化趋势,总体呈现出区域性非均衡发展格局。
关键词: 中心地理论,城镇体系规划,纽伦堡,中心性

法国光辉30 年领土整治中的“均衡化”政策汤爽爽
摘 要: 本文梳理历史发展脉络,阐述了法国针对其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在“光荣30 年”期间采取的一系列领土整治中的“均衡化”政策,并对其效果进行了简单分析和总结。期待给中国的区域规划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法国,领土整治,均衡化政策

南京国际社区社会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基于对苜蓿园大街周边国际社区的调查
钱前 甄峰 王波
摘 要: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代国际跨国移民现象愈演愈烈,跨国社会空间应运而生。本文首先分析南京国际社区的发展演化历史及其空间布局特征,发现近年来国际社区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3 个涉外居住圈。其次,结合质性访谈与调查问卷对苜蓿园大街周边国际社区的社会空间做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国际社区推进聚居区族裔经济的发展,国际居民的居住、行商、消费等行为与本地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最后从宏观、中观、微观3 个层次对国际社区社会空间形成因素做进一步总结分析,希望为南京以及其他城市国际社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历史文化名城遗产保护价值评估——意愿价值评估法在喀什老城中的运用
张杰 陶金 霍晓卫
摘 要: 本文运用意愿价值法对喀什老城保护价值进行评估。探讨游客、居民关注的保护对象及其保护意愿的差异;分析了影响游客、居民支付意愿与支付数额的因素,并通过回归模型研究了相关的影响程度,在确定喀什老城WTP 值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喀什老城,文化遗产,条件价值法,支付意愿


 
 
 文章搜索
期号 年第 期 至 年第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全文     
 

广告业务 |  协办业务 |  在线投稿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 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国际城市规划》杂志编辑部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SEO专家万维联通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