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  最新期刊 |  过期期刊 |  全文阅读 |  专访 |  资讯中心 |  资料库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2013年第4期 后退

我们需要“幸福感”提升的城镇化
We Hope for a Kind of Urbanization that Make People more Happy
作者: 刘玉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健康的城镇化道路应该让更多人体会到城市文明的进步与美好。

    过去30多年间,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更多地表现为地域扩张拉动下的城市规模增长,而城市地域单方面发展不仅滋生了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病,还进一步加剧了乡村地区的萧条与衰退,不同规模等级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也受到影响。这种背景下,大部分人的幸福感不升反降。其一,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因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及其不断加剧的资源紧张、生态恶化、交通拥挤、房价上涨、就业压力等而日益下降。其二,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由于城市地域扩张引发失地农民和农转居人员数量激增,他们普遍遭受着拆迁补偿、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问题的困扰。其三,以进城务工为主要目的的流动人口长期处于漂泊状态,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缺少稳定的就业、固定的居所、公平的社会保障、家庭的温暖以及社会的尊重,终日游走在城市的边缘,幸福感自然也无从谈起。最后,由于城市经济的极化效应,各种有利的经济要素向城市集聚,乡村地区发展机会很少,发展的速度非常缓慢,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的步伐受到影响。而且,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受流入地接纳能力及各种制度约束,目前全国产生了总数近6 000万的留守儿童、约4 000万的农村留守老人。他们的生计、健康、心理乃至安全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与隐患,幸福又在哪里?

    不可否认,在我国过去一段时间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推动下,国家、区域以及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经济收入的增长与幸福感的提升并不一定成正比。今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求可以让全体国民幸福感都有所提升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具体而言,加强三次产业的互动与城乡经济联系,促进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之间人口、产业等各种经济活动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间与城乡间经济发展差距;加快农业现代化、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进程,农业走向产业化道路不仅有利于减少农民数量,还可以更好地带动乡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乡村地区经济繁荣;提升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改善生产生活配套,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让更多的家庭团聚;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水平,并缩小区域间和城乡间的差距,让全体国民享受较为均等的社会资源与发展机会,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实现安居乐业。

后退
 

广告业务 |  协办业务 |  在线投稿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 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国际城市规划》杂志编辑部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SEO专家万维联通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223